Menu

創辦人的話

生命無始終
足踏經道信願行

走過半世紀,每一秒鐘都令人無悔!半世紀前的那一念,成立了克難功德會, 其間不知歷經多少坎坷,感恩慈濟人長時間以來,點點滴滴、重重疊疊的力量 鋪平慈濟人間路,不斷接引、帶前顧後,一路走來,隊伍浩蕩長,慈善足跡已 走過百個國家地區。師父很感安慰,大家啟發愛心,發揮力量在人間,一起成 就了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。

粽串為喻    提綱挈領

慈濟是佛教,所屬的宗門是慈濟宗,方向就是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;要讓人人 談起慈濟,就很清楚慈濟是屬於慈濟宗門。慈濟人不一定是佛教徒,這是很難 得的,但是慈濟人要了解法脈宗門,組織架構一定要梳理清楚,才能提綱挈領 ,世代延傳而不會散亂脫序。

過去對慈濟人說「四法四門四合一」,現在拿「粽串」來譬 喻,不論有幾法幾 門,都歸向法脈的總綱領。一串粽子有佐料、米和粽葉,都要用繩子綁起來。 如果一粒一粒米是會員,委員就是粽葉,米和佐料無法隔離;委員在社區招募 會員、勸募愛心,就像粽葉蒐集米糧、佐料,把點點滴滴的社會資源蒐集起來 包好;要把粽子包得好,總要有方法,方法來自系統,行事要有規章、守法則 。常說三人成眾,就像綁粽的繩子是由三股棉線編在一起,若能串聯得好,一 條條棉繩梳理得清楚,歸向同一個繩結,無論這串粽子怎麼擺放,甚至在蒸煮 時翻滾堆疊,只要從繩結提起來,仍然是脈絡清楚的一整串粽串。

這是「三合一」,也是「三加一」──如同合和互協的組隊架構,要讓和氣、互 愛、協力合起來,就需要合心把繩結束好不鬆散,如此才能有承擔重任的韌力 。

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各有綱領,要好好地傳承法脈宗門綱領。最重要的是 ,粽葉不要放鬆,米不要漏;過去如何募款?如何帶人?如何見人莫忘說慈濟 ?大家要把初發心的時代撿回來。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手機、電話多呼喚,跟會 員多互動,每天寫一句好話、「一指積善」給所有的會員,可能會員又會回來 。

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既然發心立願行菩薩道,就要走入人群度眾生,而 且要結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借力使力,共同發揮菩薩願力。相信合群的人愈多,發揮的良能愈大,就能對社會產生愈大的影響力。

依止靜思    傳承法脈

我從幾十年前就開始鋪路,一開始便以法脈的精神推行宗門的志業,由精舍當 粽頭,執行長辦公室當粽結,從粽結把粽繩束緊、綁好,下方一條條粽繩梳理 清楚不打結,就可以綁起一顆顆粽子。若是四大志業的每一個行政系統,都能 把粽繩編好、梳理好,把繩結綁好,整體就能運作順暢,結構也會很穩固。無 論時間過了多久,只要系統脈絡清楚,法脈宗門的精神力量就能永遠存在。

精舍有三十二位清修士受證,篤定了人生方向,立誓要「印證法源,依止靜思 ;傳承法脈,恆立宗門」。師父在,人人都是法脈宗門的第一代,有傳承法脈 宗門的責任;菩薩道長遠,每一位都要做永續的傳法人。師父從創立慈濟開始 ,就已經用《法華經》鋪路;現在要很明確地向大家說,不只是鋪小路,而是 要開大道。不斷地向前鋪路、開道,就要信、願、行──立信還要立願,並且起 身力行。

慈濟人常說:「要生生世世跟師父走。」現在就要「足踏經道信願行」,走在 經上、菩薩道上,用信、願、行走過來。每一位慈濟人都要知道志業起源,守 護、鞏固法脈精神,只要法脈存在,而且健全傳承,慈濟志業的無私大愛就能 完整地長久延續。

大愛相伴    永續發展

人人要「戒慎虔誠」,時時「敬天愛地」。虔誠,不是求佛保佑,而是深心發 願,明是非、養悲心,調整心態,改善環境與生態。如果人人敬天愛地、凝聚 善念,以實際行動愛護萬物,用心用愛守護環境,築出穩固的人心堤防,就是 防範災難的良方。

大自然有氣流──氣流不調,會引發風災水患;人心也有氣流──若彼此對立、爭 執不休,惡氣流會帶來災禍與紛擾。我相信,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的氣候能相互 感應──只要人人心中有一股清流,有一分敬畏天地的戒慎,真正對大自然生起 尊重敬愛之心;一念善就是一分清流,凝聚善念、發揮善行,一股股清流匯聚 ,就能產生「福氣」,推開災難的氣流。

那麼,如何減緩「溫室效應」?唯有仰賴人的「心室效應」──人與人之間以「 和」相待,互助、互愛、感恩及尊重,匯聚善念、把握分秒行善,就能締造平 安與祥和,這世界就會很美、很溫馨;如此才是真正的人類和地球永續發展之 道。